译文
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,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。
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,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。
我在少年时候,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。
先后读熟万卷书籍,写起文章,下笔敏捷好像有神。
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,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。
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,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。
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,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。
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,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。
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,忧愁歌吟,决不是想优游退隐。
骑驴行走了十三年,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。
早上
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,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。这类社交性的诗,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。常人写来,不是曲意讨好对方,就是有意贬低自己,容易露出阿谀奉承、俯首乞怜的寒酸相。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,直抒胸臆,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。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。
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,将胸中郁结的情思,抒写得如泣如诉,真切动人。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“沉郁顿挫”风格的最早的一篇。
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,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;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。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。开端的“纨袴不饿死
此诗作于公元748年(唐玄宗天宝七载),时杜甫37岁,居长安。公元747年(天宝六载),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,李林甫命尚书省试,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。杜甫这时应试落第,心情落寞,想离京出游,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。
参考资料:完善
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描写了诗人仕途失意、生活困顿的窘状,表现出其过人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,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。全诗直抒胸臆,慷慨陈词,主要运用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,将诗人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,真切动人,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。
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,根不固而求木之长,德不厚而思国之理,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明哲乎!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将崇极天之峻,永保无疆之休。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,德不处其厚,情不胜其欲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者也。(思国之理 一作:思国之治;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一作:塞源而欲流长也)
凡百元首,承天景命,莫不殷忧而道著,功成而德衰。有善始者实繁,能克终者盖寡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?昔取之而有余,今守之而不足,何也?夫在殷忧,必竭诚以待下;既得志,则纵情以傲物。竭诚则胡越为一体,傲物则骨肉为行路。虽董之以严刑,振之以威怒,终苟免而不怀仁,貌恭而不心服。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;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!(凡百 一作:凡昔;胡越 一作:吴越)
君人者,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,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,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,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,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,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,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,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,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,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。总此十思,弘兹九德,简能而任之,择善而从之,则智者尽其谋,勇者竭其力,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。文武争驰,在君无事,可以尽豫游之乐,可以养松乔之寿,鸣琴垂拱,不言而化。何必劳神苦思,代下司职,役聪明之耳目,亏无为之大道哉!(想谗邪 一作:惧谗邪;弘兹 一作:宏兹;在君 一作:君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