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高明是温州瑞安人。他在元朝至正年间考中了进士,然后被任命为处州的录事官。后来,他又被调去浙东的军幕中担任都事,之后又转到江西行台当掾史,再后来还转到福建行省做都事。方国珍想留他在自己的幕府里,但他没同意,就住在明州的栎社,靠写词曲来自我娱乐。有一次,他读到刘克庄的诗句“死后是非谁管得,满村争唱蔡中郎”,心里很有感触,就写了《琵琶记》这部戏。有个叫王四的人,学问很好,高明跟他关系不错。高明劝他去做官,结果他考上进士后,就抛弃了自己的妻子,去做了太师不花家的女婿。高明后来很后悔,就写了《琵琶记》来讽刺和劝诫这种行为。为什么叫《琵琶记》呢?是因为取了“王四”的“王”字,上面
浙江钱塘人,字子艺,田汝成子。以贡生为徽州训导,罢归。作诗有才调,博学能文。为人高旷磊落,性放旷不羁,好酒任侠,善为南曲小令。至老愈豪放,斗酒百篇,人疑为谪仙。有《大明同文集》、《留青日札》、《煮泉小品》、《老子指玄》及《田子艺集》。 9篇诗文
梅之冷,易知也,然亦有极热之候。冬春冰雪,繁花粲粲,雅俗争赴,此其极热时也。三、四、五月,累累其实,和风甘雨之所加,而梅始冷矣。花实俱往,时维朱夏,叶干相守,与烈日争,而梅之冷极矣。故夫看梅与咏梅者,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。
张渭《官舍早梅》诗所咏者,花之终,实之始也。咏梅而及于实,斯已难矣,况叶乎?梅至于叶,而过时久矣。廷尉董崇相官南都,在告,有夏梅诗,始及于叶。何者?舍叶无所谓夏梅也。予为梅感此谊,属同志者和焉,而为图卷以赠之。
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,而名实之权在焉。巧者乘间赴之,有名实之得,而又无赴热之讥,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,乃真附热者也。苟真为热之所在,虽与地之极冷,而有所必辩焉。此咏夏梅意也。